第72章:一位称职的政委
看到牛耿彪一副求贤若渴的神情,罗飞逸心里便轻松了不少。其实军事教员缺乏的情况他早就发现了,只是他想将那几个俘虏中的连排长利用起来,就怕牛耿彪几个老红军干部的反对。
而他几次想找牛耿彪商量,却又不好开口,便等待着机会和牛耿彪协商,所以他等的就是这个契机了。
不过,当罗飞逸一说到利用那些湘军军官时,牛耿彪便一脸严肃起来,但他也没有马上就反对,倒像是在认真的思考罗飞逸的这个建议。
罗飞逸一看,心里便觉得有戏了,只是没敢立马就再说下去,而是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像这样的事还真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慢慢来。
果然,牛耿彪认真地思考了十几分钟之后,这才叹息了一声,有些沉重地说道。
“飞逸啊,这利用反动军官来为咱们做事确实是一个很容易触碰红线,弄个不好,咱们可能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罗飞逸早就想到这一点,所以并没有急着反驳牛耿彪,而是静静地等待说完之后,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政委。对于这个问题呢,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之前我们那是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才在我们队伍中普遍认同了这种观点。可是,在我们的红军中,又有多少**人也是从旧军队里过来的……”
这种,罗飞逸很难得地长篇大论,给牛耿彪摆事实说道理。而且罗飞逸所举的实例,都是在军队中具有非常影响力的德高望重领导人,听得牛耿彪也不得不认同。
为了解除牛耿彪的思想顾虑,罗飞逸特意地保证道:“牛政委,我们只是暂时让这些军官给我们的战士授课,而且只是军事知识和纯脆的战斗战术,绝对不触及到政治思想方面去……”
对于罗飞逸所说的,牛耿彪又何尝不清楚,只是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认识,已经在他的头脑里留下深深的铬印,尽管他也一直深不以为然,但却无法摆脱这种习惯的约束。
于是,罗飞逸只得耐心地保证道。
“政委。我们什么样的敌人都不怕,还能怕几个在旧军队里的军官吗?现在我们在中队上都有党代表,再加上我们还有那么多老红军战士呢,一发现苗头就立即制止,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最后,牛耿彪只好答应道:“那好吧,就按你所说的办法加以监视利用吧。”
最后事实证明,那些被临时聘任军事教员的六个俘虏军官,并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反倒让几个老红军教员获得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到过的军事知识面,使得他们受益不浅。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严格的训练,使得独立支队的整体军事素质普遍提高,在战斗战术水平上也提升了很多,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让牛耿彪总算松了一口气。
当然,牛耿彪确实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对于一些新的问题上的见解并不是一味的持怀疑的态度,而是积极地去思考与探索,否则罗飞逸也就不可能说服他赞同利用俘虏军官来服务军训。
而且通过这次的军训,那几个旧军官由于受到罗飞逸他们的尊重,对红军的认识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渐渐的潜化作用使得这些旧军官也潜意识地接受了许多之前他们盲目仇视和反对的东西。
在观察旧军官的思想上变化这一点上,牛耿彪就要比罗飞逸敏锐得多了。
进而,牛耿彪自己在军事干部使用上,萌生起使用旧军官的想法。只是想找罗飞逸先聊聊,看看这个头角峥嵘的年轻搭档有什么想法。
这事他俩又再次想到一处去了。罗飞逸扣住那六位湘军军官,目的就是想将他们招揽到自己的独立支队,而这次力促他们担任支队军训,就是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的真正实力。
所以牛耿彪一开口时,罗飞逸心里瞬时就乐了。
“我说牛政委,这事我们又想到一处去了,这几个军官都是纯粹的职业军人,手上也没有血债,确实是值得我们做些工作。不过,红军不发军饷,这个可能有些麻烦啊?”
“不发军饷?我可是听说你当初答应会发军饷的啊。”
罗飞逸一提起发军饷的事,牛耿彪这记起来,听有人反应罗飞逸什么都好,就是答应发军饷的,可到现在也没有兑现。
当时一听说,便认真的核实了一下,却发现罗飞逸是确实许诺过,便想找他好好谈谈,后来又因其他事耽搁了,便没有想起来。
“这个我确实是答应了,当时还发了二个月。不过,这事一忙起来我却给忘记了。呵呵……”
罗飞逸也没有否认,而已笑着告诉牛耿彪这军饷还真的发过。
听到罗飞逸亲口承认有这么回事,牛耿彪还是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一时真的不知道如何说他好。
最早时期,红军确实发过军饷,后来由于当时**提出废除薪饷制。
认为发军饷在性质上是雇佣的军队,在成份上亦不能说很健全,这样的军队是不能十分有把握成为彻底实行土地革命的军队的,而且在军饷上如果是雇佣军队将来扩大是很难维持的。
并在军事工作决议案中提出改造旧军队制,使雇佣式的军队变成志愿军。
同一时间发布的《****军事工作大纲》也强调。
“凡有工农革命军的地方必须采用志愿入伍定期退伍制以防止赤军雇佣职业化的危险。工农革命军的饷银制应取消,改为一切给养由公家供给,另发零用费。”
不过事实证明,**关于废除军饷制、改为志愿军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真像国民党军那样发军饷,不要说扩大红军会成为问题,恐怕红军连维持都困难。
因为红军太穷了,一开始主要靠“打土豪”罚款来筹措军费,基本没有经费可以充作固定军饷。即使后来**苏区建立以后,红军的经费也不宽裕。
**红军开始长征之后,经济情况就更加拮据,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又哪来钱发军饷?
牛耿彪就是秋收起义上了井岗山的红四军老红军,对这个废除了雇佣制过程是非常清楚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废除了雇佣制,实行供给制,使红军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所以,牛耿彪感觉这次非得好好地谈一次话了。自己不能看着这个前途无量的将星就因此而坠落!
看到牛耿彪脸色瞬间的严肃起来,罗飞逸心里惊呼:大事要不好了。
“牛政委。这件事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
于是,罗飞逸便抢先将当时的情形如实向牛耿彪讲述了一遍。
听完罗飞逸的解释,牛耿彪依旧觉得罗飞逸毕竟太年轻,对待这类事情太过冲动与随意。
当然,他对罗飞逸在主观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缺乏政治阅历,年轻难免会有些幼稚,毕竟一个战士的成长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考验的。
这次牛耿彪是以兄长的方式和罗飞逸作了一次促膝长谈,从下午2点多一直谈到了傍晚5点多才结束。
最后,罗飞逸非常诚恳地向牛耿彪作了检讨,并且表态从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爬起来,自己一定将这个发军饷的问题纠正过来。
牛耿彪接受了罗飞逸的检讨,但不同意在军饷问题上让罗飞逸“食言”。因为这样一来,肯定会产生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这个支队司令员的威信。
所以,纠正这个错误的任务就由他这个政委来完成。
